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igital Creation of the Future

Service Hotline
Address
Floor 9, Building A, Fulin Building, No. 87 Fuzhou South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Follow Us


Dynamic Text
天然橡胶价格下降 轮胎企业受益不大
2017-06-22
天然橡胶、轮胎、汽车,从上到下,从源头到终端,彼此之间关系紧密,价格上有明显的联动性,在利润上也紧密相关,照常理来讲,天然橡胶价格下跌,轮胎的利润在较短时间上升,影响到汽车,也会令汽车行业受益,反之亦然。
自金融危机之后,天然橡胶的价格就开始大起大落,从期货价格来看,橡胶2008年见底,接着开启了三年牛市,2011年最高时达到约每吨4.3万余元,之后便一路大幅走低,到今年每吨达到约1.4万多元,跌幅高达70%,在此背景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大天然橡胶主产国动用非市场手段,维护橡胶价格稳定,尽管如此,似乎橡胶的价格也未曾见底,走低的因素不曾消除。
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占我国橡胶轮胎产业原材料成本的60%以上。对于我国900多家橡胶轮胎企业而言,橡胶降价是不是好消息?轮胎行业是不是利润上升了呢?其实不然,因为橡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的客户们也会要求降价,在近乎透明的成本下,只能短时间维持高额利润,因此,轮胎生气产企业反倒希望橡胶价格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
面对天然橡胶价格下跌,橡胶轮胎行业巨头赛轮股份董事长杜玉岱坦言:成本降低反而让企业饱尝苦果,企业盼望天然橡胶价格稳定下来,如盼星星盼月亮。短时间内,企业可能会尝到成本下降带来的“甜头”,但长期来看,橡胶价格波动过大却是贻害无穷。一方面,价格波动极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定价的难度,不利于正常的产品交易。另一方面,轮胎采购企业也不断发难:橡胶价格降了,轮胎价格是不是也要降?——轮胎企业等于被绑着上了战车。
“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运行的风险也随着价格波动在不断加大。”杜玉岱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天然橡胶交易,仍采用的是传统的1对1交易模式,采购商通过橡胶贸易商,或直接与生产商签订采购贸易合同,而商品的定价,则是参考橡胶期货的价格。而众所周知,期货并不反映商品的即时价格,而是反映商品的远期价格。同时,期货价格实际上是由资本控制,并不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这就造成了天然橡胶价格大幅波动,价格“过山车”成了常态。随着价格大幅波动和下跌,发生在供货商等中间环节的交易违约频繁发生,10%的保证金几乎丧失了约束力。这样一来,企业很难对原材料质量、市场布局等进行有效管控,贸易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自然就加大了。“原材料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稳定、公开、透明。”杜玉岱说。
由此可见,天然橡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天然橡胶过剩,其实轮胎产能也过剩,山东是最典型的例子,轮胎产能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新增产能多,有广饶和临沂等轮胎产业聚集地。2012年底,山东省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4.5%.不仅如此,从全国范围看,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调查,2012年,国内轮胎行业大型企业开工率在95%左右,中型企业开工率在80%左右,小型企业开工率在60%左右。至今,产能过剩越加严重。
以山东橡胶轮胎主产区的广饶为例,2013年子午胎产能达1.5亿条,约占全国的25%以上、全省的50%以上;橡胶轮胎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利税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和28.4%.其中,实现出口33.78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89.6%,同比增长15%,占全省轮胎出口总额的39.2%.到了14年,该地区的产能仍然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从全省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省轮胎产量增长17.8%,其中子午线轮胎增长32.6%.三角轮胎、玲珑橡胶产值均增长10%以上。
好看的数字无法掩盖整个橡胶轮胎行业过剩的现实。来自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山东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长15%和19.3%,但增幅分别回落8.8个、10.3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轮胎价格已跌了30%,橡胶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4.5%,轮胎市场越来越依靠价格竞争。”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介绍说,轮胎行业成为山东化解产能过剩的七大行业之一。
可是,从全国看,产能却依旧在增加,据有关机构统计,2013年,国内轮胎投资主要集中在以广饶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比如,山东广饶某轮胎企业新设备投产后全钢胎产能新增3000套/天,还在进行500万套半钢乘用车轮胎年产能建设;山东广饶另一家轮胎企业决定新增250万套全钢重型车轮胎和600万套半钢乘用车轮胎年产能,同时,四川某轮胎企业启动了500万套高性能乘用车轮胎年产能建设工程。
轮胎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如何造成?须知,我国的汽车产量依旧在稳步增加中,加上天然橡胶的价格下跌,中间的轮胎企业本该前景光明,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上升的产能收缩了利润。从整个行业角度看,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内轮胎行业产能过剩,实质上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落后产能严重过剩。
在轮胎行业暴利诱惑之下,很多轮胎企业急功近利,不做市场调研工作,便慌忙追加落后轮胎产能投资。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大干快上轮胎产业,以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忽略轮胎市场容量的实际承受能力,助长了落后轮胎产能投资热潮。据统计,当前,在国内生产的轿车子午胎和轻型货车子午胎中,65%是中低端产品。这些产品技术性能低、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内轮胎行业没有强有力的监管部门,导致相关标准、政策严重缺失。这是国内轮胎产能严重过剩的根本原因。
由于产品低端,却出口量较大,一旦面临贸易摩擦,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美国时间6月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代表美国国内产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和美国商务部(USDOC)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双反”措施。根据美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这次涉案轮胎对美出口2013年金额为20.78亿美元,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影响不言而喻。高端产品却依旧销售火爆。
各方为化解产能过剩献计献策,分别有以下几种方式,一、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二、出口外销,优化存量,三、控制产能,四、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
消化产能的一种方法是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清华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建议,化解过剩产能应由省政府从标准入手,进行分类,提高轮胎行业准入门槛,在轮胎性能、生产过程的环境控制、企业设备硬件、研发队伍等方面提升标准,实现企业的自发转型升级,而不是让新增先进轮胎生产设备的企业为轮胎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埋单。
对一些优质的企业无疑这又是一次机会,比如,兴源轮胎集团公司不少高技术含量产品已经远销中东、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的80多个国家。对这样的企业而言,当前的产能过剩对其影响并不大,因此,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化解产能过剩的建议中,还有一条是走出国门,拓展空间,不过,这条路仅仅是从销路上找到了一条可行之策,但是依然需要过硬的质量,否则一旦面临类似美国双反就会令企业陷入泥沼。利用我国与东盟、南美、南非等地区和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双边机制,国家间合作机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优化优化制造产地分布,转移过剩产能。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优化制造产地分布,转移过剩产能。
此外,如过化解产能,还需要优化存量,控制产能。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压力,国内轮胎巨头已经主动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例如,三角轮胎公司在轮胎行业率先淘汰了传统斜交胎生产线(350万条/年的生产能力),同时停止了100万条/年小规格、低附加值12吋乘用车胎生产线,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企业主动适应市场,淘汰无竞争力的产品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能,同时提高效率,是一个双赢的办法。
化解产能过剩,还可以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目前,全国各地的轮胎企业大而不强、广而不精,如果行业重组,可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使企业有实力投入研发,进行产品、技术创新。
上述种种办法都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可行之策,不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任务艰巨,远非那么简单,用一句话形容,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
自金融危机之后,天然橡胶的价格就开始大起大落,从期货价格来看,橡胶2008年见底,接着开启了三年牛市,2011年最高时达到约每吨4.3万余元,之后便一路大幅走低,到今年每吨达到约1.4万多元,跌幅高达70%,在此背景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大天然橡胶主产国动用非市场手段,维护橡胶价格稳定,尽管如此,似乎橡胶的价格也未曾见底,走低的因素不曾消除。
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占我国橡胶轮胎产业原材料成本的60%以上。对于我国900多家橡胶轮胎企业而言,橡胶降价是不是好消息?轮胎行业是不是利润上升了呢?其实不然,因为橡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的客户们也会要求降价,在近乎透明的成本下,只能短时间维持高额利润,因此,轮胎生气产企业反倒希望橡胶价格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
面对天然橡胶价格下跌,橡胶轮胎行业巨头赛轮股份董事长杜玉岱坦言:成本降低反而让企业饱尝苦果,企业盼望天然橡胶价格稳定下来,如盼星星盼月亮。短时间内,企业可能会尝到成本下降带来的“甜头”,但长期来看,橡胶价格波动过大却是贻害无穷。一方面,价格波动极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定价的难度,不利于正常的产品交易。另一方面,轮胎采购企业也不断发难:橡胶价格降了,轮胎价格是不是也要降?——轮胎企业等于被绑着上了战车。
“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运行的风险也随着价格波动在不断加大。”杜玉岱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天然橡胶交易,仍采用的是传统的1对1交易模式,采购商通过橡胶贸易商,或直接与生产商签订采购贸易合同,而商品的定价,则是参考橡胶期货的价格。而众所周知,期货并不反映商品的即时价格,而是反映商品的远期价格。同时,期货价格实际上是由资本控制,并不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这就造成了天然橡胶价格大幅波动,价格“过山车”成了常态。随着价格大幅波动和下跌,发生在供货商等中间环节的交易违约频繁发生,10%的保证金几乎丧失了约束力。这样一来,企业很难对原材料质量、市场布局等进行有效管控,贸易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自然就加大了。“原材料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稳定、公开、透明。”杜玉岱说。
由此可见,天然橡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天然橡胶过剩,其实轮胎产能也过剩,山东是最典型的例子,轮胎产能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新增产能多,有广饶和临沂等轮胎产业聚集地。2012年底,山东省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4.5%.不仅如此,从全国范围看,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调查,2012年,国内轮胎行业大型企业开工率在95%左右,中型企业开工率在80%左右,小型企业开工率在60%左右。至今,产能过剩越加严重。
以山东橡胶轮胎主产区的广饶为例,2013年子午胎产能达1.5亿条,约占全国的25%以上、全省的50%以上;橡胶轮胎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利税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和28.4%.其中,实现出口33.78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89.6%,同比增长15%,占全省轮胎出口总额的39.2%.到了14年,该地区的产能仍然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从全省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省轮胎产量增长17.8%,其中子午线轮胎增长32.6%.三角轮胎、玲珑橡胶产值均增长10%以上。
好看的数字无法掩盖整个橡胶轮胎行业过剩的现实。来自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山东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长15%和19.3%,但增幅分别回落8.8个、10.3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轮胎价格已跌了30%,橡胶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4.5%,轮胎市场越来越依靠价格竞争。”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介绍说,轮胎行业成为山东化解产能过剩的七大行业之一。
可是,从全国看,产能却依旧在增加,据有关机构统计,2013年,国内轮胎投资主要集中在以广饶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比如,山东广饶某轮胎企业新设备投产后全钢胎产能新增3000套/天,还在进行500万套半钢乘用车轮胎年产能建设;山东广饶另一家轮胎企业决定新增250万套全钢重型车轮胎和600万套半钢乘用车轮胎年产能,同时,四川某轮胎企业启动了500万套高性能乘用车轮胎年产能建设工程。
轮胎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如何造成?须知,我国的汽车产量依旧在稳步增加中,加上天然橡胶的价格下跌,中间的轮胎企业本该前景光明,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上升的产能收缩了利润。从整个行业角度看,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内轮胎行业产能过剩,实质上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落后产能严重过剩。
在轮胎行业暴利诱惑之下,很多轮胎企业急功近利,不做市场调研工作,便慌忙追加落后轮胎产能投资。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大干快上轮胎产业,以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忽略轮胎市场容量的实际承受能力,助长了落后轮胎产能投资热潮。据统计,当前,在国内生产的轿车子午胎和轻型货车子午胎中,65%是中低端产品。这些产品技术性能低、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内轮胎行业没有强有力的监管部门,导致相关标准、政策严重缺失。这是国内轮胎产能严重过剩的根本原因。
由于产品低端,却出口量较大,一旦面临贸易摩擦,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美国时间6月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代表美国国内产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和美国商务部(USDOC)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双反”措施。根据美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这次涉案轮胎对美出口2013年金额为20.78亿美元,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影响不言而喻。高端产品却依旧销售火爆。
各方为化解产能过剩献计献策,分别有以下几种方式,一、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二、出口外销,优化存量,三、控制产能,四、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
消化产能的一种方法是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清华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建议,化解过剩产能应由省政府从标准入手,进行分类,提高轮胎行业准入门槛,在轮胎性能、生产过程的环境控制、企业设备硬件、研发队伍等方面提升标准,实现企业的自发转型升级,而不是让新增先进轮胎生产设备的企业为轮胎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埋单。
对一些优质的企业无疑这又是一次机会,比如,兴源轮胎集团公司不少高技术含量产品已经远销中东、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的80多个国家。对这样的企业而言,当前的产能过剩对其影响并不大,因此,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化解产能过剩的建议中,还有一条是走出国门,拓展空间,不过,这条路仅仅是从销路上找到了一条可行之策,但是依然需要过硬的质量,否则一旦面临类似美国双反就会令企业陷入泥沼。利用我国与东盟、南美、南非等地区和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双边机制,国家间合作机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优化优化制造产地分布,转移过剩产能。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优化制造产地分布,转移过剩产能。
此外,如过化解产能,还需要优化存量,控制产能。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压力,国内轮胎巨头已经主动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例如,三角轮胎公司在轮胎行业率先淘汰了传统斜交胎生产线(350万条/年的生产能力),同时停止了100万条/年小规格、低附加值12吋乘用车胎生产线,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企业主动适应市场,淘汰无竞争力的产品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能,同时提高效率,是一个双赢的办法。
化解产能过剩,还可以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目前,全国各地的轮胎企业大而不强、广而不精,如果行业重组,可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使企业有实力投入研发,进行产品、技术创新。
上述种种办法都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可行之策,不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任务艰巨,远非那么简单,用一句话形容,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
Back